首页 > 中国新闻
江泽民主席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2000-11-07 16:09
尊敬的托尔库诺夫院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差不多两年前,叶利钦总统成功地访问了中国。现在我应叶利钦总统的邀请,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来到你们辽阔富饶的国家进行正式访问。今天有机会同各位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都是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国际联系并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大国,相互自然十分关心彼此国内的事情。中国人民在做些什么?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我愿借此机会首先向各位作些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国能有所帮助。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就是坚持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改革是顺应当代世界历史潮流,符合人类进步事业发展进程的选择。当代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二者互为目的,又互为前提。没有和平,谈不上发展;离开发展,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中国进行改革就是要促进中国的发展,从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不改革,不加快经济发展,就不能实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富裕,就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谈不上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的建设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中国同俄罗斯的情况不同,中国的一大特点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否安定,国民经济能否发展,首先取决于农村的状况如何。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从1984年起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到城市,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各项改革逐步展开。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同时,陆续进行计划、财税、价格、金融、商业、外贸、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在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改革与开放密不可分。对外开放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状况下得到发展。必须吸收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这不仅是指吸收奖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包括吸收其他方面的文明成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以及沿边、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和内陆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正在迈开大步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从1978年到199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9%;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分别为6.34%和8.47%;1993年我国对外贸易额已达到1958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15年间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7.4万个,外商实际投资639亿美元;我国在境外设立企业4500家,尽管规模不算大,但已分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得到了近12亿中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其性质来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这种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不断地造福于全体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社会制度的各种优势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要结合新的条件大力加以发扬,使之更加生机勃勃。社会主义制度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一个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必须在改革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而不能停滞和僵化。我们一方面要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东西,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贡献。他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地阐明了计划与市场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些重要思想,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不断在实践中摸索、试验和创造,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地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套、相互适应地进行的。国际上有人认为,中国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至少是一种误解。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那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和国家机构中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这些政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动摇和改变这些政治制度,也不是要照抄别国的政治制度,而是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更好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这一前提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改革和完善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精简党政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干部制度,等等。我们已经做了许多事情,我们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继续循序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一是提出了明确的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是坚持继承和发扬过去几十年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三是贯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工作原则。对原有体制存在的弊端要敢于破除,敢于闯新路子,同时又不能要求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要使各方面的改革工作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四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不可能进入世界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没有稳定的环境,就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掉。五是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事业。两个文明,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把握好上述这些基本环节,是保证和促进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
  
  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继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又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就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作用来说,这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进程无疑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重要的是经过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道路已经开通,航船已经启程。我们设想,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大体20年的努力,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和定型的制度。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困难和风险。在我们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任务还很艰巨。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增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也突出起来。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也乘机滋长起来。这些都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我们坚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依靠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能够胜利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这场新的革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这场新的革命的经验结晶,又是这场新的革命不断向前推进的思想先导。我们正在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对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各国人民在致力于本国发展过程和改革实践中,会遇到一些相似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但是,不论是发展道路还是改革模式,都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从外部强加,事实上也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由本国人民自己选择,改革也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俄罗斯正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和发展道路。作为友好邻邦,我们真诚希望俄罗斯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仅需要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当今世界仍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快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走向缓和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世界和平机遇继续扩大。维护和平、加强合作和促进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强烈要求。但是环顾全球,世界仍很不安宁。不少地区的动乱、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还在继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加剧。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民需要和平、热爱和平、珍视和平。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扩大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全方位的,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包括西方,也包括东方。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意味着和平力量的增强。中国有过长期被列强欺侮、瓜分、奴役和掠夺的悲惨历史,十分珍视自己和尊重别人的独立主权。我们既坚决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也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始终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国际关系准则,独立作出判断,表明立场。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自己也决不称霸,即使将来我国富裕起来了,仍将坚定奉行这一方针。中国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世界各国人民可以信赖的朋友。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新的纪元,是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课题。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无数的痛苦与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应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国家关系应真正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要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权利。在国际事务中,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强国、弱国都应一律平等。要使弱国真正感到安全,小国真正享有平等,穷国逐渐走向富裕,富国继续向前发展,实现这样的要求是很不容易的,各国人民还要共同做出极大的努力。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该通过协商谈判,公正、和平地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署,求同存异,不要因此影响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要为彻底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继续进行不懈的奋斗,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应遵循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废除国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贸易歧视和贸易限制,以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要共同努力,消除地区冲突,平息久拖不决的热点。总之,要在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上创造政治平等与经济繁荣,将一个和平、平等、合作、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人类的新世纪,至少要为建立这样一个美好的新世纪明确方向,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女士们、先生们,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同周边国家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两国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发展同俄罗斯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满意地看到,我们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迅速走上了睦邻友好的轨道,中俄关系得到卓有成效的发展。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有很大发展。两国的边界成为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我们两国人民为此感到高兴。我们这一代人深知,这种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十分珍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相信,我们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深深懂得,中俄两大邻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何等重要。从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高度,精心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使之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既是两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两国政治家们的崇高使命。

  中俄两国关系是整个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两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两国双边关系的范围。我们两国各自办好自己的事情,保持自己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保持相互间的和睦相处、互利合作,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如此,中俄作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使命,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对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谈到中俄两国发展相互关系的前景时,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中俄两国都是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由于互为邻国,更具有地缘优势。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我们已为彼此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已初步建立起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以陆运、河运、空运、海运构成的立体往来格局。这一切,为我们发展平等互利的双边合作提供了优越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我还想提到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在相互交往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双边交往主要是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方面出现了一些无序的现象。我想指出的是,第一,问题无论出在哪一方,都是个别人的行为,不是两国政府的政策;第二,这些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是从过去的相互封闭、隔绝迅速转向相互开放和交流,而双方都缺乏充分的精神和措施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它们没有也不应该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第三,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是,支持和保护合法有序的正当的经贸活动,同时特别主张加强两国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支持不保护非法的、混乱无序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贸易活动及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中国政府一贯反对非法移民,坚决打击从事非法移民活动的犯罪分子;不允许中国公民做有损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希望俄罗斯方面切实保护从事正常经贸等活动的中国公民的正当权益。双方领导人都认为,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往来和合作,而不是象中国成语所说的“因噎废食”。我们相信,中俄双方都珍惜来之不易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及其取得的长足进展,不愿意看到它受到任何损害。从这个大局出发,通过双方真诚合作,友好协商,这些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在人类走向21世纪的时刻,如何面向新世纪,建设中俄两国关系的未来,是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都关心的问题。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的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既能造福于中俄两国人民,又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型的持久友好的中俄关系。叶利钦总统在今年初给我的信中提出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倡议,我对此表示赞赏。我们认为两国新型关系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成为不对抗、不结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为此,我们主张:(一)加强相互理解信任,坚持以长期睦邻友好精神处理相互关系中的一切问题。(二)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三)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方针不变。(四)充分利用两国天时地利条件,积极发展互利互补的经贸关系,促进共同繁荣。(五)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两国间的人员交往,把中俄边界建成和平、友好、繁荣的纽带。(六)加强相互磋商与合作,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前年,叶利钦总统访华时,中俄签订了相互关系原则的联合声明。昨天我同叶利钦总统又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和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与互不将战略导弹瞄准对方的共同声明,两国还签署了西段边界协定和其他一些双边合作的文件。可以说,我们已经开始为构筑下一世纪两国新型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基础。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把两国来之不易的睦邻友好关系精心培育和发展下去,将它带入下一个世纪,传给我们的后代,以造福于我们两国人民,造福于全人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新世纪正大步向我们走来,中国人民愿同俄罗斯人民一道,共同创造我们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更美好的未来;愿同俄罗斯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一个比本世纪稳定、安全、繁荣的新世纪,为世界的长久和平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